张洪芝,女,生于1929年4月,卒于2020年1月,享年91岁。山东龙口市黄县人。自幼钻研绘画艺术、技法,自悟手绣、机绣、十字绣等多种绣法。在北京工艺美术总公司抽纱研究所从事研究开发工作,制作高档抽纱工艺产品。
代表作品有:画家李苦禅的《鹰》、《荷花翠鸟》挂屏(填补了北京抽纱行业的空白)。徐悲鸿的《马》、李可染的《黄山云起》、《孺子牛》、田世光的《玉兰鹦鹉》、白雪石的《漓江之春》、肖淑芳的《扶桑》,以及双面绣《海棠》等等。
1962年北京市抽纱行业开展“学三芝、赶三芝”劳动竞赛,张洪芝是其中的一芝,被评为优质高产标兵,并荣登《北京晚报》。
1965、1966年为提高抽纱行业出口产品的工艺水平,举办技术骨干培训班,每期30人,共12期,对整个行业业务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,得到外商的一致好评,外贸订单纷至沓来。
1969年制作《毛主席挥手》画像一幅,受到军区领导邀请,到北京军区后勤部做技术指导,绣制巨幅毛主席像。
1971年—1972年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,大搞抽纱工艺创新,她的作品在工艺品预展会上受到邓颖超女士的充分肯定。其中《杜鹃》、《孔雀》等作品收到大量外贸订单,外商点名订购此产品,曾出现坐等取货的盛景,成为抽纱行业外贸出口的带头人。
1981年与工艺美术大师崔杰合作《布达拉宫》挂屏,运用的新工艺和自染丝线法,使作品风格独特、熠熠生辉。崔大师给予高度评价,指出“精美的制作赋予作品以灵魂”。此作品在抽纱创新展览会中被评为一等奖。
1983年,应法国之约,创作故宫大殿顶上的正面龙,法国友人称之“活龙活现、呼之欲出”。
1989年赴香港精品展览会,制作《承德须弥福寿庙》挂屏被评为优秀作品。
在制作王成喜大师的梅花时,曾赴大师家中,亲受大师指点。绣制的作品将作者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:苍劲的树干,刚健的新枝,盛开的花朵,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美感享受。王成喜大师赞叹不已。
她掌握80多种针法,40多种丝工,自创针法40—50多种。除了能做高档挂屏外,还能制作新老机绣、手绣、棉补绣,挑花、补花、上海绒绣,边工,染线等。 她不断总结创新改革,在原有基础上又创造出“雪花丝”“双轧丝”“双井丝”“孔雀网”“花架丝”“双 网”“刁卷网”“目元丝”等新绣法,这些工艺用在产品中,拉升了技术水平,填补了抽纱工艺的很多空白,制作工艺流传至今。
61岁的她因眼睛玻璃球混浊白内障而退休,虽然不能再亲自拿针,但她每天都在心里默念,在揣摩,在想象中飞针走线。也许是她的这份诚心和执着感动了菩萨,让她的眼睛又重放光明。在74岁时重拿起银针,开始绣佛像,观世音菩萨、地藏王菩萨,如神入画。75岁时刺绣了齐白石的《竹》,76岁刺绣了刘雅芳的《猫》,77岁刺绣《大海波涛观世音菩萨》。老人虽然年事已高,但人老心不老,愿在有生之年,努力探索、刻苦钻研,不断地在改进提高,把技术传授给有识之士,桃李满天下,她的学生成为抽纱行业的佼佼者。
2012年是龙年,老人早就立志绣一幅《北海九龙壁》。从2009年三次到北海观摩,亲手画下来,回来后反复琢磨,用一年的时间, 运用多种针法,把九龙壁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。